近日,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发布《关于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评审结果的公告》。万象城3支实践团队斩获佳绩,获评一等奖(全市仅10支团队获评)、三等奖、优秀奖各1项,实现获奖数量与等级的双重突破!
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由市委教育工委、市教委于今年6月启动,面向全市高校遴选100支优秀团队,依托专业优势开展专项社会实践,助力乡村振兴。通过校内选拔,经团队自主申报、院级初审和校外专家评委函审,最终确定推报学生团队“林下栽连开绿篇,文化赋能启新章——黄连林下种植与文化赋能助力三峡库区乡村振兴”“妫川循医路,岐黄注新芳——校地共建模式下中医药医保服务能力提升新路径探索”和教师团队“‘中医药+AI'赋能北京城郊乡村振兴路径探索”三支团队。校团委将入选团队纳入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统一管理,在校团委与各实践团队的协同努力下,最终在全市评审中脱颖而出,斩获佳绩。
一等奖项目
“林下栽连开绿篇,文化赋能启新章——黄连林下种植与文化赋能助力三峡库区乡村振兴”
学生负责人:李思彤
指导教师:张子龙
团队以系统提升石柱黄连产业品质与效益为目标开展实践:深度考察石柱黄连主产区,梳理传统种植中的生态问题,制作并发放林下生态种植宣传单,累计受益200余人次,推动绿色种植模式落地应用;走访黄连加工企业、黄连市场,系统分析了黄连在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各环节的瓶颈,并提出针对性的转型升级路径;参观石柱黄连科普中心,创新设计“黄连娃娃”IP形象,将传统药材与时尚表达相结合,推动石柱黄连从功能型农产品向情感型文化符号转型,助力当地生态保护、农民增收与文化振兴。

三等奖项目
“‘中医药+AI’赋能北京城郊乡村振兴路径探索”
负责人:马思雍(教师)
团队连续两年深入延庆区后黑龙庙村开展实践活动,围绕党支部建设、健康文化、乡村产业等领域进行了20余次共建交流,曾获评北京市红色“1+1”党建示范活动一等奖。本次实践,构建了“调研-义诊-宣讲-双创-康养-研学-党建”七位一体实践体系,累计举办健康讲座、主题研学活动十余场,提供义诊服务20小时,捐赠图书百册。通过“中医药+AI”体验与义诊活动,惠及群众千余人,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00余份。

优秀奖项目
“妫川循医路,岐黄注新芳——校地共建模式下中医药医保服务能力提升新路径探索”
学生负责人:熊怡能
指导教师:艾华、徐博函
实践期间团队与延庆区医保局机关党支部举行座谈,明确以“宣传、落实、理解”为核心调研方向;参观中医思维廉政文化长廊,通过互动案例学习医保知识,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;深入多个社区开展问卷访谈及健康科普,发放中药香囊,收集大量有效民调资料;赴延庆区中医院与一线医生深度访谈,从服务供给端获取医保支付痛点与建议,为完善医保政策提供多维度决策参考。

校团委将与各获奖团队开展深度座谈,精准对接团队需求。同时,探索建立长效实践机制,推动优秀项目实现“三个深化”:推动项目长期化开展,将项目进一步做深做实;推动成果深度转化,落地乡村实际需求;推动经验模式化输出,打造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典型案例。通过持续发力,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服务国家、服务人民、服务乡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万象城allwincity官网力量。